fbpx

日常教育 | STEM課程及教育顧問

STEAM在日常 – STEAM is everywhere

為什麼要開放日常誌?


大家好,開設日誌是為了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與大家進行對話與溝通,讓日常教育能更容易與受眾接觸,從而在香港推廣STEAM教育,令STEAM教育更普及化。

 
日常教育的由來

在深入探究 STEAM 教育前,想先和大家談討日常教育的由來。在無數次接觸家長和老師的談話中,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,為什麼我們的名字沒有任何 STEAM 相關的元素,如:robot、science、technology等字眼,事實上,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同時亦反映出STEAM在香港的問題。

在香港,STEAM教育感覺已被塑造為一系列高科技編程電腦課,對大眾來說既艱深又遙遠。感覺上,只要將 STEAM打造得愈難愈高科技便愈好愈專業。但實質上,什麼是STEAM 教育?STEAM 教育最早是出現在 1986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提出的教育計畫,旨在培養出動手做、創造發明、創新的下一代。初時只有 STEM,著重於科學理念,但純理工教育有其局限性,故後來加入藝術 (Art) 成為 STEAM,增添人文、戲劇、音樂、設計、創意等元素,將科技發明人性化,完善整個 STEAM 教育計劃。

STEAM 實質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,STEAM is everywhere。如日常代步的電子車、旅行的飛機、清潔家居的化學品、量度烘焙的材料等,每一樣也是 STEAM。科技的原意也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,那麼日常生活還不是最顯而易見與我們和與 STEAM 最相關的事嗎?

STEAM 教育的真諦

我們 —— 日常教育相信將日常融入教育,從學習改變生活。英文命名為EDUperience,Education x Experience,education comes not from books but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. 我們渴望能讓學生明白 STEAM 教育的真諦,學習不應是為學而學,應從生活中啟發學生並找到答案, 讓學生愛上學習,並運用 STEAM 改變生活。我們希望忠於教育的原意,實踐真正的STEAM教育。

與其讓孩子盲目投入編程班,讓 STEAM 課程淪為一般坊間的興趣班,倒不如真正以學生需要出發,讓學童了解學習的目的,引發自主自由學習,從實踐獲得知識和技巧。

所以我們堅持所有課堂內容由日常生活出發,使用日常生活的情境教授,引起學童學習興趣及動機,了解情景、發現問題、探索方向找出答案,真正傳達 STEAM 在日常的概念。我們挑選導師的首要要求為「懂得教」,所以我們的導師團隊八成是修讀教育專業出身,剩下的兩成為科技相關學科。而大部份的導師來自香港教育大學,懂得不同的教學法去激發學生主導學習。再厲害的科學家要是欠缺溝通能力和教學技巧,也不能教出好門生。畢竟,科技只是工具,孩童需要的不是學懂如何使用高科技軟件,或編寫多艱深的編程語言,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由好奇心引發出創意,找出問題,懂得利用科技解決問題的大腦。只有由學童主動引導的探究教育,才是有效的教育。

我們深信教育為一切的起源,唯有讓教育回歸於教育,真正教導培育我們的下一代,才能讓我們和香港這個家一同變得更好。

若果你也有同樣的理念,歡迎加入我們樂在日常的 Facebook 群組,與我們交流 STEAM 教育的看法或分享小朋友學習STEAM的樂趣或困難。

同樣亦可跟蹤我們的Facebook專頁Instagram,了解更多STEAM 教育的迷思和實踐,以及我們在學校教授 STEAM課程的資料。讓我們一同在香港推動 STEAM 教育吧!

“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; education is life. itself.”

– John Dewey.

延伸資料:
2023 線上初階編程證書課程 (Lv 1)

作者介紹

創辦人 A

相信學習源於生活,只有由學童主動引導的探究教育,才是有效的教育。

最新文章

STEAM在日常 – STEAM is everywhere

為什麼要開放日常誌? 大家好,開設日誌是為了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與大家進行對話與溝通,讓日常教育能更容

STEAM教育的特質 : “以學習者為中心”

“以學習者為中心” 首先的是要從溫柔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開始,相信著每一個孩子也值得被好好教導,每一個孩子也是獨特而充滿可能性的。STEAM教育重視的不只是教授什麼內容,更是要知道我們所教導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,而不是一台機器。

    0
    Your Cart
    Your cart is empty